• 数据相关的方法
    • vm.$set
    • vm.$delete
    • vm.$watch
  • 事件相关的方法
    • vm.$on
    • vm.$emit
    • vm.$off
    • vm.$once
  • 生命周期相关的方法
    • vm.$mount
    • vm.$forceUpdate
    • vm.$nextTick
    • vm.$destory

数据相关的方法

与数据相关的实例方法有3个,分别是vm.$set、vm.$delete和vm.$watch。它们是在stateMixin函数中挂载到Vue原型上的,代码如下:

import {set,del} from '../observer/index'
// 当执行stateMixin函数后,会向Vue原型上挂载上述3个实例方法
export function stateMixin (Vue) {
    Vue.prototype.$set = set
    Vue.prototype.$delete = del
    Vue.prototype.$watch = function (expOrFn,cb,options) {}
}

vm.$watch

用法

vm.$watch( expOrFn, callback, [options] )
  • 参数
    • {string | Function} expOrFn
    • {Function | Object} callback
    • {Object} [options]
      • {boolean} deep
      • {boolean} immediate
  • 返回值
    {Function} unwatch
  • 用法
    观察 Vue 实例变化的一个表达式或计算属性函数。回调函数得到的参数为新值和旧值。表达式只接受监督的键路径。对于更复杂的表达式,用一个函数取代。
    注意:在变异 (不是替换) 对象或数组时,旧值将与新值相同,因为它们的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数组。Vue 不会保留变异之前值的副本。
  • 示例
    // 键路径
    vm.$watch('a.b.c', function (newVal, oldVal) {
      // 做点什么
    })
    
    // 函数
    vm.$watch(
      function () {
        // 表达式 `this.a + this.b` 每次得出一个不同的结果时
        // 处理函数都会被调用。
        // 这就像监听一个未被定义的计算属性
        return this.a + this.b
      },
      function (newVal, oldVal) {
        // 做点什么
      }
    )
    vm.$watch 返回一个取消观察函数,用来停止触发回调:
    var unwatch = vm.$watch('a', cb)
    // 之后取消观察
    unwatch()
  • 选项:deep
    为了发现对象内部值的变化,可以在选项参数中指定 deep: true 。注意监听数组的变动不需要这么做。
    vm.$watch('someObject', callback, {
      deep: true
    })
    vm.someObject.nestedValue = 123
    // callback is fired
  • 选项:immediate
    在选项参数中指定 immediate: true 将立即以表达式的当前值触发回调:
    vm.$watch('a', callback, {
      immediate: true
    })
    // 立即以 `a` 的当前值触发回调
    注意在带有 immediate 选项时,你不能在第一次回调时取消侦听给定的 property。
    // 这会导致报错
    var unwatch = vm.$watch(
      'value',
      function () {
        doSomething()
        unwatch()
      },
      { immediate: true }
    )
    如果你仍然希望在回调内部调用一个取消侦听的函数,你应该先检查其函数的可用性:
    var unwatch = vm.$watch(
      'value',
      function () {
        doSomething()
        if (unwatch) {
          unwatch()
        }
      },
      { immediate: true }
    )

    内部原理

    $watch的定义位于源码的src/core/instance/state.js中,如下:
    Vue.prototype.$watch = function (expOrFn,cb,options) {
        const vm: Component = this
        if (isPlainObject(cb)) {
          return createWatcher(vm, expOrFn, cb, options)
        }
        options = options || {}
        options.user = true
        const watcher = new Watcher(vm, expOrFn, cb, options)
        if (options.immediate) {
          cb.call(vm, watcher.value)
        }
        return function unwatchFn () {
          watcher.teardown()
        }
      }
    在函数内部,首先判断传入的回调函数是否为一个对象,就像下面这种形式:
    vm.$watch(
        'a.b.c',
        {
            handler: function (val, oldVal) { /* ... */ },
            deep: true
        }
    )
    如果传入的回调函数是个对象,那就表明用户是把第二个参数回调函数cb和第三个参数选项options合起来传入的,此时调用createWatcher函数,该函数定义如下:
    function createWatcher (vm,expOrFn,handler,options) {
        if (isPlainObject(handler)) {
            options = handler
            handler = handler.handler
        }
        if (typeof handler === 'string') {
            handler = vm[handler]
        }
        return vm.$watch(expOrFn, handler, options)
    }
    可以看到,该函数内部其实就是从用户合起来传入的对象中把回调函数cb和参数options剥离出来,然后再以常规的方式调用$watch方法并将剥离出来的参数穿进去
    接着获取到用户传入的options,如果用户没有传入则将其赋值为一个默认空对象,如下
    options = options || {}
    $watch方法内部会创建一个watcher实例,由于该实例是用户手动调用$watch方法创建而来的,所以给options添加user属性并赋值为true,用于区分用户创建的watcher实例和Vue内部创建的watcher实例,如下:
    options.user = true
    接着,传入参数创建一个watcher实例,如下:
    const watcher = new Watcher(vm, expOrFn, cb, options)
    接着判断如果用户在选项参数options中指定的immediate为true,则立即用被观察数据当前的值触发回调,如下:
    if (options.immediate) {
        cb.call(vm, watcher.value)
    }
    最后返回一个取消观察函数unwatchFn,用来停止触发回调。如下:
    return function unwatchFn () {
        watcher.teardown()
    }
    这个取消观察函数unwatchFn内部其实是调用了watcher实例的teardown方法,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teardown方法是如何实现的。其代码如下:
    export default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 (/* ... */) {
            // ...
            this.deps = []
        }
        teardown () {
            let i = this.deps.length
            while (i--) {
                this.deps[i].removeSub(this)
            }
        }
    }
    在之前介绍变化侦测篇的文章中我们说过,谁读取了数据,就表示谁依赖了这个数据,那么谁就会存在于这个数据的依赖列表中,当这个数据变化时,就会通知谁。也就是说,如果谁不想依赖这个数据了,那么只需从这个数据的依赖列表中把谁删掉即可。

在上面代码中,创建watcher实例的时候会读取被观察的数据,读取了数据就表示依赖了数据,所以watcher实例就会存在于数据的依赖列表中,同时watcher实例也记录了自己依赖了哪些数据,另外我们还说过,每个数据都有一个自己的依赖管理器dep,watcher实例记录自己依赖了哪些数据其实就是把这些数据的依赖管理器dep存放在watcher实例的this.deps = []属性中,当取消观察时即watcher实例不想依赖这些数据了,那么就遍历自己记录的这些数据的依赖管理器,告诉这些数据可以从你们的依赖列表中把我删除了。

vm.$watch(
    function () {
        return this.a + this.b
    },
    function (newVal, oldVal) {
        // 做点什么
    }
)

例如上面watcher实例,它观察了数据a和数据b,那么它就依赖了数据a和数据b,那么这个watcher实例就存在于数据a和数据b的依赖管理器depA和depB中,同时watcher实例的deps属性中也记录了这两个依赖管理器,即this.deps=[depA,depB],

当取消观察时,就遍历this.deps,让每个依赖管理器调用其removeSub方法将这个watcher实例从自己的依赖列表中删除。

下面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当选项参数options中的deep属性为true时,如何实现深度观察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深度观察,假如有如下被观察的数据:

obj = {
    a:2
}

所谓深度观察,就是当obj对象发生变化时我们会得到通知,通知当obj.a属性发生变化时我们也要能得到通知,简单的说就是观察对象内部值的变化。

在创建watcher实例的时候把obj对象内部所有的值都递归的读一遍,那么这个watcher实例就会被加入到对象内所有值的依赖列表中,之后当对象内任意某个值发生变化时就能够得到通知了。

在创建watcher实例的时候,会执行Watcher类中get方法来读取一下被观察的数据,如下:

export default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 (/* ... */) {
        // ...
        this.value = this.get()
    }
    get () {
		// ...
        // "touch" every property so they are all tracked as
      	// dependencies for deep watching
        if (this.deep) {
            traverse(value)
        }
        return value
    }
}

可以看到,在get方法中,如果传入的deep为true,则会调用traverse函数

vm.$set

vm.$set 是全局 Vue.set 的别名,其用法相同。

用法

vm.$set( target, propertyName/index, value )
  • 参数
    • {Object | Array} target
    • {string | number} propertyName/index
    • {any} value
  • 返回值: 设置的值
  • 用法
    向响应式对象中添加一个属性,并确保这个新属性同样是响应式的,且触发视图更新。它必须用于向响应式对象上添加新属性,因为 Vue 无法探测普通的新增属性 (比如 this.myObject.newProperty = ‘hi’)
  • 注意
    对象不能是 Vue 实例,或者 Vue 实例的根数据对象

内部原理

对于object型数据,当我们向object数据里添加一对新的key/value或删除一对已有的key/value时,Vue是无法观测到的;而对于Array型数据,当我们通过数组下标修改数组中的数据时,Vue也是是无法观测到的;

正是因为存在这个问题,所以Vue设计了set和delete这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set方法的内部实现原理。

set方法的定义位于源码的src/core/observer/index.js中,如下:

export function set (target, key, val){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isUndef(target) || isPrimitive(target))
       ) {
        warn(`Cannot set reactive property on undefined, null, or primitive value: ${(target: any)}`)
    }
    if (Array.isArray(target) && isValidArrayIndex(key)) {
        target.length = Math.max(target.length, key)
        target.splice(key, 1, val)
        return val
    }
    if (key in target && !(key in Object.prototype)) {
        target[key] = val
        return val
    }
    const ob = (target: any).__ob__
    if (target._isVue || (ob && ob.vmCount))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warn(
            'Avoid adding reactive properties to a Vue instance or its root $data ' +
            'at runtime - declare it upfront in the data option.'
        )
        return val
    }
    if (!ob) {
        target[key] = val
        return val
    }
    defineReactive(ob.value, key, val)
    ob.dep.notify()
    return val
}

可以看到,方法内部的逻辑并不复杂,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 首先判断在非生产环境下如果传入的target是否为undefined、null或是原始类型,如果是,则抛出警告.
  • 接着判断如果传入的target是数组并且传入的key是有效索引的话,那么就取当前数组长度与key这两者的最大值作为数组的新长度,然后使用数组的splice方法将传入的索引key对应的val值添加进数组。这里注意一点,为什么要用splice方法呢?还记得我们在介绍Array类型数据的变化侦测方式时说过,数组的splice方法已经被我们创建的拦截器重写了,也就是说,当使用splice方法向数组内添加元素时,该元素会自动被变成响应式的.
  • 如果传入的target不是数组,那就当做对象来处理。首先判断传入的key是否已经存在于target中,如果存在,表明这次操作不是新增属性,而是对已有的属性进行简单的修改值,那么就只修改属性值即可
  • 接下来获取到traget的__ob__属性,我们说过,该属性是否为true标志着target是否为响应式对象,接着判断如果tragte是 Vue 实例,或者是 Vue 实例的根数据对象,则抛出警告并退出程序
  • 接着判断如果ob属性为false,那么表明target不是一个响应式对象,那么我们只需简单给它添加上新的属性,不用将新属性转化成响应式
  • 最后,如果target是对象,并且是响应式,那么就调用defineReactive方法将新属性值添加到target上,defineReactive方会将新属性添加完之后并将其转化成响应式,最后通知依赖更新

vm.$delete

vm.$delete( target, propertyName/index )
  • 参数
    • {Object | Array} target
    • {string | number} propertyName/index
  • 用法
    删除对象的属性。如果对象是响应式的,确保删除能触发更新视图。这个方法主要用于避开 Vue 不能检测到属性被删除的限制,但是你应该很少会使用它。
  • 注意
    目标对象不能是一个 Vue 实例或 Vue 实例的根数据对象

内部原理

export function del (target, key)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isUndef(target) || isPrimitive(target))
  ) {
    warn(`Cannot delete reactive property on undefined, null, or primitive value: ${(target: any)}`)
  }
  if (Array.isArray(target) && isValidArrayIndex(key)) {
    target.splice(key, 1)
    return
  }
  const ob = (target: any).__ob__
  if (target._isVue || (ob && ob.vmCount))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warn(
      'Avoid deleting properties on a Vue instance or its root $data ' +
      '- just set it to null.'
    )
    return
  }
  if (!hasOwn(target, key)) {
    return
  }
  delete target[key]
  if (!ob) {
    return
  }
  ob.dep.notify()
}

该方法的内部原理与set方法有几分相似,都是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

  • 首先判断在非生产环境下如果传入的target不存在,或者target是原始值,则抛出警告
  • 接着判断如果传入的target是数组并且传入的key是有效索引的话,就使用数组的splice方法将索引key对应的值删掉,为什么要用splice方法上文中也解释了,就是因为数组的splice方法已经被我们创建的拦截器重写了,所以使用该方法会自动通知相关依赖。
  • 如果传入的target不是数组,那就当做对象来处理。
  • 接下来获取到traget的__ob__属性,我们说过,该属性是否为true标志着target是否为响应式对象,接着判断如果tragte是 Vue 实例,或者是 Vue 实例的根数据对象,则抛出警告并退出程序.
  • 接着判断传入的key是否存在于target中,如果key本来就不存在于target中,那就不用删除,直接退出程序即可
  • 最后,如果target是对象,并且传入的key也存在于target中,那么就从target中将该属性删除,同时判断当前的target是否为响应式对象,如果是响应式对象,则通知依赖更新;如果不是,删除完后直接返回不通知更新

事件相关的方法

与事件相关的实例方法有4个,分别是vm.$on、vm.$emit、vm.$off和vm.$once。它们是在eventsMixin函数中挂载到Vue原型上的

export function eventsMixin (Vue) {
    Vue.prototype.$on = function (event, fn) {}
    Vue.prototype.$once = function (event, fn) {}
    Vue.prototype.$off = function (event, fn) {}
    Vue.prototype.$emit = function (event) {}
}

vm.$on

vm.$on( event, callback )
  • 参数

    • {string | Array} event (数组只在 2.2.0+ 中支持)
    • {Function} callback
  • 作用
    监听当前实例上的自定义事件。事件可以由vm.$emit触发。回调函数会接收所有传入事件触发函数的额外参数。

  • 示例

    vm.$on('test', function (msg) {
      console.log(msg)
    })
    vm.$emit('test', 'hi')
    // => "hi"

    内部原理

    $on和$emit这两个方法的内部原理是设计模式中最典型的发布订阅模式,首先定义一个事件中心,通过$on订阅事件,将事件存储在事件中心里面,然后通过$emit触发事件中心里面存储的订阅事件。
    该方法的定义位于源码的src/core/instance/event.js中,如下:

    Vue.prototype.$on = function (event, fn) {
        const vm: Component = this
        if (Array.isArray(event)) {
            for (let i = 0, l = event.length; i < l; i++) {
                this.$on(event[i], fn)
            }
        } else {
            (vm._events[event] || (vm._events[event] = [])).push(fn)
        }
        return vm
    }

    $on方法接收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订阅的事件名,可以是数组,表示订阅多个事件。第二个参数是回调函数,当触发所订阅的事件时会执行该回调函数。

  • 首先,判断传入的事件名是否是一个数组,如果是数组,就表示需要一次性订阅多个事件,就遍历该数组,将数组中的每一个事件都递归调用$on方法将其作为单个事件订阅。

  • 如果不是数组,那就当做单个事件名来处理,以该事件名作为key,先尝试在当前实例的_events属性中获取其对应的事件列表,如果获取不到就给其赋空数组为默认值,并将第二个参数回调函数添加进去。

  • 那么问题来了,当前实例的_events属性是干嘛的呢?
    在介绍生命周期初始化阶段的初始化事件initEvents函数中,在该函数中,首先在当前实例上绑定了_events属性并给其赋值为空对象,

    export function initEvents (vm: Component) {
      vm._events = Object.create(null)
      // ...
    }

    这个_events属性就是用来作为当前实例的事件中心,所有绑定在这个实例上的事件都会存储在事件中心_events属性中。

vm.$emit

vm.$emit( eventName, […args] )
  • 参数
    • {string} eventName
    • […args]
  • 作用
    触发当前实例上的事件。附加参数都会传给监听器回调。

    内部原理

    该方法接收的第一个参数是要触发的事件名,之后的附加参数都会传给被触发事件的回调函数。
    Vue.prototype.$emit = function (event: string): Component {
        const vm: Component = this
        let cbs = vm._events[event]
        if (cbs) {
          cbs = cbs.length > 1 ? toArray(cbs) : cbs
          const args = toArray(arguments, 1)
          for (let i = 0, l = cbs.length; i < l; i++) {
            try {
              cbs[i].apply(vm, args)
            } catch (e) {
              handleError(e, vm, `event handler for "${event}"`)
            }
          }
        }
        return vm
      }
    }
  1. 根据传入的事件名从当前实例的_events属性(即事件中心)中获取到该事件名所对应的回调函数cbs
  2. 然后再获取传入的附加参数args
  3. 由于cbs是一个数组,所以遍历该数组,拿到每一个回调函数,执行回调函数并将附加参数args传给该回调。

vm.$off

vm.$off( [event, callback] )
  • 参数
    • {string | Array} event (只在 2.2.2+ 支持数组)
    • {Function} [callback]
  • 作用
    移除自定义事件监听器。
    • 如果没有提供参数,则移除所有的事件监听器;
    • 如果只提供了事件,则移除该事件所有的监听器;
    • 如果同时提供了事件与回调,则只移除这个回调的监听器

      内部原理

      通过用法回顾我们知道,该方法用来移除事件中心里面某个事件的回调函数,根据所传入参数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处理。
      Vue.prototype.$off = function (event, fn) {
          const vm: Component = this
          // all
          if (!arguments.length) {
              vm._events = Object.create(null)
              return vm
          }
          // array of events
          if (Array.isArray(event)) {
              for (let i = 0, l = event.length; i < l; i++) {
                  this.$off(event[i], fn)
              }
              return vm
          }
          // specific event
          const cbs = vm._events[event]
          if (!cbs) {
              return vm
          }
          if (!fn) {
              vm._events[event] = null
              return vm
          }
          if (fn) {
              // specific handler
              let cb
              let i = cbs.length
              while (i--) {
                  cb = cbs[i]
                  if (cb === fn || cb.fn === fn) {
                      cbs.splice(i, 1)
                      break
                  }
              }
          }
          return vm
      }
  1. 首先,判断如果没有传入任何参数(即arguments.length为0),这就是第一种情况:如果没有提供参数,则移除所有的事件监听器。我们知道,当前实例上的所有事件都存储在事件中心_events属性中,要想移除所有的事件,那么只需把_events属性重新置为空对象即可。
  2. 判断如果传入的需要移除的事件名是一个数组,就表示需要一次性移除多个事件,那么我们只需同订阅多个事件一样,遍历该数组,然后将数组中的每一个事件都递归调用$off方法进行移除即可。
  3. 获取到需要移除的事件名在事件中心中对应的回调函数cbs
  4. 判断如果cbs不存在,那表明在事件中心从来没有订阅过该事件,那就谈不上移除该事件,直接返回,退出程序即可。
  5. 如果cbs存在,但是没有传入回调函数fn,这就是第二种情况:如果只提供了事件,则移除该事件所有的监听器。这个也不难,我们知道,在事件中心里面,一个事件名对应的回调函数是一个数组,要想移除所有的回调函数我们只需把它对应的数组设置为null即可。
  6. 如果既传入了事件名,又传入了回调函数,cbs也存在,那这就是第三种情况:如果同时提供了事件与回调,则只移除这个回调的监听器。那么我们只需遍历所有回调函数数组cbs,如果cbs中某一项与fn相同,或者某一项的fn属性与fn相同,那么就将其从数组中删除即可。

vm.$once

vm.$once( event, callback )
  • 参数
    • {string} event
    • {Function} callback
  • 作用
    监听一个自定义事件,但是只触发一次。一旦触发之后,监听器就会被移除。

内部原理

该方法的作用是先订阅事件,但是该事件只能触发一次,也就是说当该事件被触发后会立即移除。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子函数,用这个子函数来替换原本订阅事件所对应的回调,也就是说当触发订阅事件时,其实执行的是这个子函数,然后再子函数内部先把该订阅移除,再执行原本的回调,以此来达到只触发一次的目的。

Vue.prototype.$once = function (event, fn) {
    const vm: Component = this
    function on () {
        vm.$off(event, on)
        fn.apply(vm, arguments)
    }
    on.fn = fn
    vm.$on(event, on)
    return vm
}
  • 可以看到,在上述代码中,被监听的事件是event,其原本对应的回调是fn,然后定义了一个子函数on。
  • 在该函数内部,先通过$on方法订阅事件,同时所使用的回调函数并不是原本的fn而是子函数on
  • 也就是说,当事件event被触发时,会执行子函数on
  • 然后在子函数内部先通过$off方法移除订阅的事件,这样确保该事件不会被再次触发,接着执行原本的回调fn
  • 另外,还有一行代码on.fn = fn是干什么的呢?上文我们说了,我们用子函数on替换了原本的订阅事件所对应的回调fn,那么在事件中心_events属性中存储的该事件名就会变成如下这个样子:
    vm._events = {
      'xxx':[on]
    }
    但是用户自己却不知道传入的fn被替换了,当用户在触发该事件之前想调用$off方法移除该事件时
    vm.$off('xxx',fn)
    此时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在_events属性中的事件名xxx对应的回调函数列表中没有fn,那么就会移除失败。这就让用户费解了,用户明明给xxx事件传入的回调函数是fn,现在反而找不到fn导致事件移除不了了。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给on上绑定一个fn属性,属性值为用户传入的回调fn,这样在使用$off移除事件的时候,$off内部会判断如果回调函数列表中某一项的fn属性与fn相同时,就可以成功移除事件了。

生命周期相关的方法

与生命周期相关的实例方法有4个,分别是vm.$mount、vm.$forceUpdate、vm.$nextTick和vm.$destory。其中,$forceUpdate和$destroy方法是在lifecycleMixin函数中挂载到Vue原型上的,$nextTick方法是在renderMixin函数中挂载到Vue原型上的,而$mount方法是在跨平台的代码中挂载到Vue原型上的

export function lifecycleMixin (Vue) {
    Vue.prototype.$forceUpdate = function () {}
    Vue.prototype.$destroy = function (fn) {}
}

export function renderMixin (Vue) {
    Vue.prototype.$nextTick = function (fn) {}
}

vm.$mount

vm.$mount( [elementOrSelector] )
  • 参数
    • {Element | string} [elementOrSelector]
    • {boolean} [hydrating]
  • 返回值: vm - 实例自身
  • 作用
    如果 Vue 实例在实例化时没有收到 el 选项,则它处于“未挂载”状态,没有关联的 DOM 元素。可以使用 vm.$mount() 手动地挂载一个未挂载的实例。
    如果没有提供 elementOrSelector 参数,模板将被渲染为文档之外的的元素,并且你必须使用原生 DOM API把它插入文档中。
    这个方法返回实例自身,因而可以链式调用其它实例方法

    原理

    关于该方法的内部原理在介绍生命周期篇的模板编译阶段中已经详细分析过

vm.$forceUpdate

vm.$forceUpdate()
  • 作用
    迫使 Vue 实例重新渲染。注意它仅仅影响实例本身和插入插槽内容的子组件,而不是所有子组件。

    内部原理

    当调用了该方法,当前实例会立即重新渲染。

什么情况下实例会重新渲染?那就是当实例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变化的数据会通知其收集的依赖列表中的依赖进行更新,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说过,收集依赖就是收集watcher,依赖更新就是watcher调用update方法更新,所以实例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就会通知实例watcher去执行update方法进行更新。

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实例的重新渲染其实就是实例watcher执行了update方法。

Vue.prototype.$forceUpdate = function () {
    const vm: Component = this
    if (vm._watcher) {
        vm._watcher.update()
    }
}

当前实例的_watcher属性就是该实例的watcher,所以要想让实例重新渲染,我们只需手动的去执行一下实例watcher的update方法即可

vm.$nextTick

vm.$nextTick 是全局 Vue.nextTick 的别名,其用法相同。

vm.$nextTick( [callback] )
  • 参数
    • {Function} [callback]
  • 用法
    将回调延迟到下次 DOM 更新循环之后执行。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它,然后等待 DOM 更新。它跟全局方法 Vue.nextTick 一样,不同的是回调的 this 自动绑定到调用它的实例上。
    <template>
    	<div id="example">{{message}}</div>
    </template>
    <script>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message: '123'
          }
        })
        vm.message = 'new message' // 更改数据
        console.log(vm.$el.innerHTML) // '123'
        Vue.nextTick(function () {
          console.log(vm.$el.innerHTML) // 'new message'
        })
    </script>
  • 在上面例子中,当我们更新了message的数据后,立即获取vm.$el.innerHTML,发现此时获取到的还是更新之前的数据:123。但是当我们使用nextTick来获取vm.$el.innerHTML时,此时就可以获取到更新后的数据了。这是为什么呢?
  • 这里就涉及到Vue中对DOM的更新策略了,Vue 在更新 DOM 时是异步执行的。只要侦听到数据变化,Vue 将开启一个事件队列,并缓冲在同一事件循环中发生的所有数据变更。如果同一个 watcher 被多次触发,只会被推入到事件队列中一次。这种在缓冲时去除重复数据对于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 DOM 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在下一个的事件循环“tick”中,Vue 刷新事件队列并执行实际 (已去重的) 工作。
  •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当我们通过 vm.message = ‘new message’更新数据时,此时该组件不会立即重新渲染。当刷新事件队列时,组件会在下一个事件循环“tick”中重新渲染。所以当我们更新完数据后,此时又想基于更新后的 DOM 状态来做点什么,此时我们就需要使用Vue.nextTick(callback),把基于更新后的DOM 状态所需要的操作放入回调函数callback中,这样回调函数将在 DOM 更新完成后被调用。
  • Vue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为什么要异步更新DOM?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知识:JS的运行机制。

JS的运行机制

我们知道 JS 执行是单线程的,它是基于事件循环的。事件循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所有同步任务都在主线程上执行,形成一个执行栈(execution context stack)。
  2. 主线程之外,还存在一个”任务队列”(task queue)。只要异步任务有了运行结果,就在”任务队列”之中放置一个事件。
  3. 一旦”执行栈”中的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毕,系统就会读取”任务队列”,看看里面有哪些事件。那些对应的异步任务,于是结束等待状态,进入执行栈,开始执行。
  4. 主线程不断重复上面的第三步。

主线程的执行过程就是一个 tick,而所有的异步结果都是通过 “任务队列” 来调度。 任务队列中存放的是一个个的任务(task)。 规范中规定 task 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宏任务(macro task) 和微任务(micro task),并且每执行完一个个宏任务(macro task)后,都要去清空该宏任务所对应的微任务队列中所有的微任务(micro task),他们的执行顺序如下所示:

for (macroTask of macroTaskQueue) {
    // 1. 处理当前的宏任务
    handleMacroTask();

    // 2. 处理对应的所有微任务
    for (microTask of microTaskQueue) {
        handleMicroTask(microTask);
    }
}

在浏览器环境中,常见的

  • 宏任务(macro task) 有 setTimeout、MessageChannel、postMessage、setImmediate;
  • 微任务(micro task)有MutationObsever 和 Promise.then。

内部原理

nextTick 的定义位于源码的src/core/util/next-tick.js中,其大概可分为两大部分:

  • 能力检测
  • 根据能力检测以不同方式执行回调队列

能力检测

Vue 在内部对异步队列尝试使用原生的 Promise.then、MutationObserver 和 setImmediate,如果执行环境不支持,则会采用 setTimeout(fn, 0) 代替。
宏任务耗费的时间是大于微任务的,所以在浏览器支持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微任务。如果浏览器不支持微任务,使用宏任务;但是,各种宏任务之间也有效率的不同,需要根据浏览器的支持情况,使用不同的宏任务。

这一部分的源码如下:

let microTimerFunc
let macroTimerFunc
let useMacroTask = false

/* 对于宏任务(macro task) */
// 检测是否支持原生 setImmediate(高版本 IE 和 Edge 支持)
if (typeof setImmediate !== 'undefined' && isNative(setImmediate)) {
    macroTimerFunc = () => {
        setImmediate(flushCallbacks)
    }
}
// 检测是否支持原生的 MessageChannel
else if (typeof MessageChannel !== 'undefined' && (
    isNative(MessageChannel) ||
    // PhantomJS
    MessageChannel.toString() === '[object MessageChannelConstructor]'
)) {
    const channel = new MessageChannel()
    const port = channel.port2
    channel.port1.onmessage = flushCallbacks
    macroTimerFunc = () => {
        port.postMessage(1)
    }
}
// 都不支持的情况下,使用setTimeout
else {
    macroTimerFunc = () => {
        setTimeout(flushCallbacks, 0)
    }
}

/* 对于微任务(micro task) */
// 检测浏览器是否原生支持 Promise
if (typeof Promise !== 'undefined' && isNative(Promise)) {
    const p = Promise.resolve()
    microTimerFunc = () => {
        p.then(flushCallbacks)
    }
}
// 不支持的话直接指向 macro task 的实现。
else {
    // fallback to macro
    microTimerFunc = macroTimerFunc
}

执行回调队列

接下来就进入了核心函数nextTick中,如下:

const callbacks = []   // 回调队列
let pending = false    // 异步锁

// 执行队列中的每一个回调
function flushCallbacks () {
    pending = false     // 重置异步锁
    // 防止出现nextTick中包含nextTick时出现问题,在执行回调函数队列前,提前复制备份并清空回调函数队列
    const copies = callbacks.slice(0)
    callbacks.length = 0
    // 执行回调函数队列
    for (let i = 0; i < copies.length; i++) {
        copies[i]()
    }
}

export function nextTick (cb?: Function, ctx?: Object) {
    let _resolve
    // 将回调函数推入回调队列
    callbacks.push(() => {
        if (cb) {
            try {
                cb.call(ctx)
            } catch (e) {
                handleError(e, ctx, 'nextTick')
            }
        } else if (_resolve) {
            _resolve(ctx)
        }
    })
    // 如果异步锁未锁上,锁上异步锁,调用异步函数,准备等同步函数执行完后,就开始执行回调函数队列
    if (!pending) {
        pending = true
        if (useMacroTask) {
            macroTimerFunc()
        } else {
            microTimerFunc()
        }
    }
    // 如果没有提供回调,并且支持Promise,返回一个Promise
    if (!cb && typeof Promise !== 'undefined')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_resolve = resolve
        })
    }
}

首先,先来看 nextTick函数,该函数的主要逻辑是:先把传入的回调函数 cb 推入 回调队列callbacks 数组,同时在接收第一个回调函数时,执行能力检测中对应的异步方法(异步方法中调用了回调函数队列)。最后一次性地根据 useMacroTask 条件执行 macroTimerFunc 或者是 microTimerFunc,而它们都会在下一个 tick 执行 flushCallbacks,对 callbacks 遍历,然后执行相应的回调函数
这是当 nextTick 不传 cb 参数的时候,提供一个 Promise 化的调用,比如:

nextTick().then(() => {})

当 _resolve 函数执行,就会跳到 then 的逻辑中。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1. 如何保证只在接收第一个回调函数时执行异步方法?
    nextTick源码中使用了一个异步锁的概念,即接收第一个回调函数时,先关上锁,执行异步方法。此时,浏览器处于等待执行完同步代码就执行异步代码的情况。

  2. 执行 flushCallbacks 函数时为什么需要备份回调函数队列?执行的也是备份的回调函数队列?
    因为,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nextTick 的回调函数中还使用 nextTick。如果 flushCallbacks 不做特殊处理,直接循环执行回调函数,会导致里面nextTick 中的回调函数会进入回调队列。

以上就是对 nextTick 的源码分析,我们了解到数据的变化到 DOM 的重新渲染是一个异步过程,发生在下一个 tick。当我们在实际开发中,比如从服务端接口去获取数据的时候,数据做了修改,如果我们的某些方法去依赖了数据修改后的 DOM 变化,我们就必须在 nextTick 后执行。

vm.$destory

vm.$destroy()

完全销毁一个实例。清理它与其它实例的连接,解绑它的全部指令及事件监听器。